最新動態和進展
記錄每一次躍升的瞬間
發布時間:2023-05-17 來源: 《 中國電業與能源》
以能源革命為抓手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 向海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等方面,明確了能源在中國式現代化總體布局中的坐標方位和使命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這是我們做好能源工作、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遵循。
能源革命
引領我國能源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工業取得巨大成就,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新時代10年,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我國能源革命不斷向縱深推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能源發展和轉型之路。一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2022年,我國煤炭行業較好完成了保供穩價、兜底保障任務,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25.6億千瓦,原油產量時隔6年重回2億噸,天然氣產量連續6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建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周邊有關國家的能源基礎設施輸送網絡,有力支撐了能源自給率長期保持在80%以上。二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躍升式發展。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2.7億千瓦,裝機規模穩居世界首位,約占全球非化石能源發電總裝機的三分之一。風電、光伏發電年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年新增裝機連續3年突破1億千瓦。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世界領先,建成全球清潔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煤電體系。三是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建造能力領跑全球,核電形成了自主品牌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三代大型先進壓水堆技術,新型儲能、氫能等前沿領域研發應用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四是能源普遍服務取得重大進展。過去10年中,實現了兩次重大躍升。201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部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實現14億人口人人享有電力使用。2020年,縣級行政區全部通大電網、大電網覆蓋范圍內村村通動力電,為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深刻認識
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必要性和復雜性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傳統能源系統在長期發展中始終難以很好平衡能源安全性、經濟性、綠色低碳這個所謂“不可能三角”。隨著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和技術進步,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系統實現根本性變革和整體性重塑,使上述三者關系達到更高水平的平衡兼顧,已成為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和當務之急。
新型能源體系應包括四個維度的內涵。一是能源結構新,即能源結構加快從高碳向低碳轉變。過去1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預計未來10年將年均提高近1個百分點。到實現碳中和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二是系統形態新,根據初步研究,預計未來的新型能源體系在物理形態上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新型電力系統,電能成為主要終端用能,綠電比重實現大幅提升;其次是新的二次能源系統,在難以電氣化的領域和環節,以氫能、甲醇等二次能源為載體;再就是必要的化石能源系統,盡量通過CCUS等技術實現零碳或近零排放。三是產業體系新,主要體現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方面,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本質提升。四是治理體系新,即構建適應新型能源體系的法規政策、體制機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新型能源治理體系。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各能源品種、各用能行業,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國能源系統在生產消費轉型,技術裝備自主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強化前瞻性、戰略性布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以能源革命為抓手
加快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必須始終把握好能源革命這個最根本的“方法論”,突出抓好四個方面。
第一,加快能源生產消費體系清潔低碳轉型。以“十四五”能源規劃和能源碳達峰實施方案為抓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未來十年,新增能源消費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應。同時,推動終端用能清潔低碳發展,將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在清潔取暖、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深入推進電能等清潔低碳替代。
第二,強化能源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夯實化石能源自主保障基礎,重點發揮好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升能源供應鏈彈性和韌性,加強石油儲備能力建設,完善儲氣設施布局,因地制宜建設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健全能源安全監測預測體系,提升安全風險防范與應急管控能力。同時,要聚焦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加快實現能源進口來源和渠道多元化。
第三,提升能源產業鏈可靠性和現代化水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最大的特征是新能源和互聯網技術的緊密融合。必須加快能源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要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卡脖子”技術攻關和安全替代,持續鍛造新能源、核電等裝備制造優勢,強化儲能、氫能等前沿技術攻關。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建設智慧能源系統。
第四,打通能源發展體制機制快車道。以法制為基礎,加快推進能源法制定以及電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訂。以改革為動力,加快構建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有機銜接的電力市場體系,以及上游資源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以政策為保障,加強財稅、價格、金融、環保、土地等政策協同,形成共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政策合力。
(轉自《 中國電業與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