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和進展
記錄每一次躍升的瞬間
發布時間:2022-07-15 來源: 本站編輯
增量價值
提倡:樹立經營意識,在基礎量上的提升,實現增量才是你的價值。
反對:抱怨基礎條件及現實環境差,不去做突破,而固守原有的基礎只做維持性的工作。
--中建泓泰行為準則工作行為導向第二十六條
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娛樂節奏。打亂了企業的發展計劃,尤其在全國范圍內的疫情管控之下,導致大多數企業的業務都幾乎陷入停擺狀態。因此裁員颶風席卷而來,讓大多數員工深陷其中。輕則上百,重則10%-15%的裁員規模更是讓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相比裁員,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都處于“價值缺失”的狀態。他們,才是裁員潮中真正任人宰割的羔羊。他們既不滿足于當下,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尋求突破,毫無自驅力、自制力、自控力,于是陷入一種尷尬、焦慮、迷茫的窘境。
那么,在職場中的我們該如何從根本上提升個人競爭力,實現自我價值?
一、創造“增量價值”
大部分員工拿著一份相對穩定的工資,都奮斗在各自的崗位上。但同樣的人,甚至是同職能崗位的人,拿到的工資卻可能不一樣。這種價格的差異,是因為個人價值的差異、個人價值的高低,會反映在個人價格上,你的工資反映了你能提供價值的大小。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最好方式,就是:看他能夠創造出多少增量價值。
對公司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
現在有很多人,他們很努力的工作,他們的目標就是滿足老板的需求;只要事情被安排下來,保質保量完成便是他們追求的目標。這是大部分人的心態。
在成本、效率、體驗上尋找突破性的提升,因為他們提供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行動,由此產生了新的增量價值。能意識到“增量價值”的人,都是在為自己做事,因為這才是不可取代的,有高價值,才會有高價格。
二、將自己置于“可能性”之上
如果公司因新業務需要,派了幾個原核心業務的骨干,放下核心業務去做新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新業務因為各種原因需要被放棄,那這些原核心業務的骨干,公司是選擇放棄他們呢,還是把他們退回原團隊?大部分情況都是后者,因為他們證明過自己的價值,他們有創造價值增量的能力,所以就算新業務被舍棄,公司裁員,這些人仍然會被需要。
為什么一些企業家都喜歡投資創業者,更是青睞那些有成功經驗的連續創業者。因為他們證明過自己有創造價值增量的能力,他們把事情做成的“可能性”更大。為什么在選工作時,大部分人更傾向于創業型公司而不是國營企業等大公司?因為創業公司能實現自我人生理想的“可能性”更大。為了達到價值層的躍升,每天做好本分的工作是不夠的,你必須去探索和嘗試新的可能性。
他們都選擇了一種“可能性”,而且是一種能給自身帶來長期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會讓我們在財富和自由上獲得比別人更高概率的成功回報。
如果你是做技術的,在業余時間鉆研產品設計,那你就具備成為一個懂技術的產品經理的可能性。
時間,會給你帶來最好的回報。
三、個人增值,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現階段,學歷占據評判一個人能力的比例越來越低。高學歷,對于職場的新人,是一塊不錯的敲門磚,它能在無其他標準的情況下,用相對普世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但兩三年后,學歷基本上不會再作為評判一個人能力和價值高低的標準,轉而會根據你曾今做出的成績以及個人能力所處的段位來作為參考。
所以,個人價值,才是未來職場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個人增值,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要把自己當成一款產品去打造和經營。因為,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