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和進展
記錄每一次躍升的瞬間
本站原創2025-01-02
8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開展9項專項行動,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效,為實現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針對《行動方案》提出的9項專項行動,將進一步深化研究,根據需要出臺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高效有序推進各項行動落實落地。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新型電力系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特性日益凸顯,安全穩定運行面臨較大風險挑戰。對此,《行動方案》提出電力系統穩定保障行動,居9項專項行動第一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人表示,針對電力系統生產結構、運行機理和功能形態轉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系統穩定問題,《行動方案》提出著力優化加強電網主網架、提升新型主體涉網性能、推進構網型技術應用、持續提升電能質量,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安全穩定保障。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認為,電網連接生產和消費,是保障電力送得出、用得好的關鍵平臺,是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物理基礎。隨著我國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能源結構的加速轉型,電網局部地區還存在薄弱環節,骨干網架的脆弱性和控制復雜程度顯著增加,大電網的優化配置資源能力仍需進一步增強。聚焦電網,《行動方案》提出適應電力發展新形勢需要,組織開展電力系統設計工作,優化加強電網主網架,補齊結構短板,夯實電力系統穩定的物理基礎,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和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從電源側看,未來新能源成為供給主體,負荷側新要素不斷涌現,必須提升涉網性能,增強對電力保供和運行安全的支撐能力。對此,《行動方案》提出了制修訂相關標準與管理要求,提高新型主體涉網性能、加強入網檢測的重點工作舉措。”舒印彪說。實現大規模新能源外送目前,在運跨省區輸電通道主要輸送煤電、水電等傳統電力,新能源電量占比較低。《行動方案》提出,將開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介紹,我國新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區,推進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開發外送,是落實“雙碳”目標任務、促進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的有效途徑,是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舉措。目前,我國已建成投運“19交20直”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西電東送”輸電能力超過3億千瓦、累計送電超過3萬億千瓦時,有效支撐了中東部地區約1/5的用電需求。“為支撐西部、北部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外送,國家‘十四五’規劃再建設一批跨區輸電通道,這些輸電通道大多起點于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送端近區電網支撐薄弱、受端電網‘空心化’嚴重,特別是隨著輸送新能源比例的提高,輸電通道安全穩定運行和高效利用面臨多重挑戰,對先進技術要求迫切。”湯廣福說。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人表示,隨著“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水風光綜合基地的有序建設,新能源外送消納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為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需要,《行動方案》提出提高在運輸電通道新能源電量占比、開展新增輸電通道先進技術應用,依托先進的發電、調節、控制技術,實現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研究完善配套支持措施配電網覆蓋城鄉區域,連接千家萬戶。專家分析,近年來,雨雪冰凍、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用戶供電可靠性受到影響;分布式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新型主體大規模并網,對配電網承載力提出更高要求。針對新型電力系統對配電網在電力保供和轉型方面的新要求,《行動方案》提出組織編制建設改造實施方案,健全配電網全過程管理,制定修訂一批配電網標準,建立配電網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實現與源、荷、儲的協調發展。圍繞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還分別提出,智慧化調度體系建設行動,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提升行動,新一代煤電升級行動,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行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需求側協同能力提升行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源網荷儲各環節統籌推進、電力行業各方面協同配合。”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人說,為推動《行動方案》落實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數據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強指導協調,強化評估問效。及時總結提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工作推進模式,具備條件的加快擴大實施范圍。研究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做好后續政策銜接,鼓勵多元主體參與項目投資建設,增強社會各界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參與度和支持度。(邱海峰)(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08-09
本站原創2024-08-01
本站原創2024-07-15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優化綠色智慧宜居環境。提高生態環境監管治理協同水平,打造智慧高效生態環境數字化監測體系,加強跨部門生態治理業務集成和數據聯動,支撐美麗城市建設。積極發展綠色智慧協同模式,鼓勵有條件地區推進省市縣一體化碳達峰、碳中和數智化管理,開展重點行業和區域碳排放監測分析,在產業園區、商務區等建設零碳智慧園區、綠色智能建筑。建立多方參與的碳普惠機制,探索構建個人企業碳賬戶、碳足跡等數據空間應用。倡導綠色出行、數字消費等低碳生活方式,引導居民生活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建設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促進政府部門之間、政企之間、產業鏈環節間數據可信可控流通。加快推動城市建筑、道路橋梁、園林綠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務、燃氣熱力、環境衛生等公共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運營,統籌部署泛在韌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終端。推動綜合能源服務與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樓宇等用能場景深度耦合,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綜合能源服務綠色低碳效益。推動新能源汽車融入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城市智能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
本站原創2024-05-21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9日下午就新能源技術與我國的能源安全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能源電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吉臻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認真聽取講解,并進行了討論。習近平在聽取講解和討論后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習近平強調,我國風電、光伏等資源豐富,發展新能源潛力巨大。經過持續攻關和積累,我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已全球領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還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新能源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我國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習近平指出,要統籌好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頂層設計、搞好統籌兼顧,注意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系,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習近平強調,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習近平指出,要適應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支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習近平強調,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習近平最后強調,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既要把握當今科技發展的大方向,又要堅持以我為主,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2024-03-01
【解讀】 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附亮點解讀以下文章來源于電聯新媒 ,作者修遠11月1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快區域電力市場建設。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在2023年底前啟動結算試運行。2023年底前建立長三角電力市場一體化合作機制,加快推動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工作。京津冀電力市場在條件成熟后,力爭2024年6月前啟動模擬試運行。以下為原文
電聯新媒 2023-11-01
鐵塔千千萬,剛毅冷硬,冰冷冷是它的屬性? NO!NO!NO! 可能你還沒見過掛著“彩虹的鐵塔”穿梭在云間的鐵塔穿著森林“圍裙”的鐵塔晨曦、午后、日落、燈火下的鐵塔還有它那婀娜多姿的身材酒杯型、貓頭型、干字型、上字型、T字型、V字型…… ◆ ◆ ◆ ◆ ◆ 當工業遇上自然當天線遇上雪花當鐵塔遇上云霧它們會產生怎樣的美學反應?來吧!這個國慶節我們一起來個神游之旅看看中國各地這29座大美鐵塔領略真正的鐵塔美景......第一組九層之塔-鄭傳金-福建泉州
U學在線2023-10-20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推動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央視網2023-08-03
關于印發《關于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意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高質效檢察履職助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最高檢研究制定了《關于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意見》。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各地要加強培訓指導,切實提高辦案質效,平等保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檢察院2023年7月26日關于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意見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積極回應企業家關切,以高質效檢察履職助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現就檢察機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懲治和預防侵害民營企業利益的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提出如下意見。一、基本要求1. 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作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突出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兩個健康”。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特別是民營企業高管、財務、采購、銷售、技術等關鍵崗位人員犯罪,不僅嚴重損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影響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發展,而且擾亂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破壞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各級檢察機關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平等對待、平等保護的要求落實到履職辦案中,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標本兼治,既要依法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又要在辦案中依法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幫助民營企業去疴除弊、完善內部治理。2. 依法懲治影響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內部人員實施的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受賄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推動健全涉案財物追繳處置機制,為涉案民營企業挽回損失。結合辦案,推動民營企業腐敗源頭治理。對民營企業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為親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企業資產等行為,要依法處理。嚴厲打擊影響企業創新發展的民營企業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人員侵犯商業秘密、商標權、著作權等犯罪。辦理上述案件過程中,發現行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等犯罪線索的,要依法及時移送監察機關、公安機關。辦理案件時,要防止以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對因股權糾紛、債務糾紛等經濟糾紛引發的案件,要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3. 堅持公正司法,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嚴格依法辦案、公正司法,綜合考慮主觀惡性、犯罪性質情節、認罪認罰情況、退贓退賠情況、與被害企業和解等因素,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做到依法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對于主觀惡性大、情節惡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依法從嚴處理;對于認罪認罰、主觀惡性不大、情節較輕的人員,依法從寬處理。二、高質效履行檢察職責,確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4. 加強立案監督。結合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案件特點,會同公安機關進一步明確職務侵占、挪用資金、侵犯商業秘密等常見犯罪立案標準,健全涉民營企業案件立案審查機制,防止應當立案而不立案。充分發揮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作用,加強侵害民營企業利益的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案件信息共享,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問題依法進行監督。檢察機關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在工作中發現監督線索,要依法及時開展調查核實工作;需要監督糾正的,依法向公安機關提出監督意見。對監督立案案件,注重跟蹤問效,防止立而不查。探索利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破解“立案難”問題。5. 準確把握審查逮捕標準。準確把握逮捕的證據條件、刑罰條件和社會危險性條件,對符合逮捕條件的依法批準逮捕,防止以起訴條件替代逮捕條件;對沒有逮捕必要的,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對關鍵技術崗位人員,要根據案情、結合企業生產經營需求依法判斷是否有逮捕必要性。用好引導取證、退回補充偵查、自行偵查等措施,加強對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案件證據收集的引導工作。對不符合逮捕條件但有補充偵查必要的,應當列明補充偵查提綱。對于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有實施毀滅、偽造證據,串供或者干擾證人作證,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行為的,依法予以逮捕。6. 準確把握起訴標準。堅持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則,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準確適用起訴和不起訴。犯罪行為本身性質、社會危害與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惡性是決定訴與不訴的基本依據;認罪認罰、賠償諒解、被害企業態度等是在確定行為性質與主觀惡性后,案件處于可訴可不訴情形時,需要予以充分考量的因素。在查明案件事實、情節的基礎上,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和公共利益考量等因素,對起訴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于符合法定條件、沒有起訴必要的,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7. 加強追贓挽損工作。充分運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督促引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退贓退賠,積極幫助被害企業挽回損失。注重依法提出財產刑方面的量刑建議,加大對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監督,不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侵害民營企業利益案件中得到任何好處。8. 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等行政執法機關的工作銜接,依法監督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在執法過程中發現的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侵犯知識產權等犯罪線索。對于行政機關移送立案偵查的案件,加強立案監督。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的案件,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依法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意見。三、推動完善立法及司法解釋,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9. 推動完善相關立法。結合案件辦理,深入調研刑事立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民營企業平等保護落實不到位的突出問題,積極提出立法建議,推動就依法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問題修改法律,在法律上體現平等保護的要求。10. 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辦理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職務侵占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對司法實踐中辦理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相關犯罪案件的法律適用、定罪量刑標準、法定從寬從嚴情形的認定、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以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把握等問題予以明確,統一司法標準。四、加強法治宣傳,促進企業加強自身合規建設11. 引導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加強合規建設。針對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案件中反映出的內部管理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促進源頭治理,幫助企業查缺補漏、建章立制、加強管理,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會同工商聯等鼓勵、引導民營企業自主加強合規建設,把廉潔經營作為合規建設重要內容,出臺企業廉潔合規指引與建設標準,落實內部監督檢查制度,對人財物和基建、采購、銷售等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員實施財務審核、檢查、審計,及時發現和預防違法犯罪問題,推動建設法治民營企業、清廉民營企業。12. 創新開展犯罪預防工作。加強與各級工商聯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等單位合作,根據不同類型民營企業內部人員犯罪的發案特點,有針對性加強犯罪預防工作。通過發布典型案例,舉辦“檢察開放日”、常態化開展檢察官巡講、巡展等法治宣傳教育,加大以案釋法力度。通過公開送達法律文書、邀請參加典型案件庭審觀摩等方式,引導民營企業內部人員增強法治意識、廉潔意識、底線意識。充分利用檢察機關新媒體平臺,持續宣傳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的理念、做法、成效,促進凝聚社會共識。文章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2023-08-03